『六河图说』线上分享第三期:回望“江湖”

这是昆明艺术最有活力的年代,艺术家和非艺术家齐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这也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年代,在高强度的输出之后,现场归于沉寂,大家退回到自己的日常中。在这里创造了什么,为昆明之后十数年的实践留下了什么遗产?

在2005到2006年间的昆明和相关的周边,一群艺术家走出展厅,另一群通常不被认为是艺术家的人被请入白盒子。

悬挂着绘画、投影着视频的屋子中升起了烧烤的香烟与吆喝①;报纸、布标、标语、印刷术、高音喇叭等莫名事物和烟头酒瓶瓜皮纸屑一起挤满展览空间②;一些人在学习倒着行走、反着说话③;一些人推着电影播放车,走进夜晚昆明的街头④;一位诗人兴奋地宣布,春天来了!⑤一位评论者则忧心忡忡,认为艺术家们的表态只是一种pretending⑥;某刻,一组展览高度密集地在昆明各处开张又落幕⑦;彼时,一些未曾发生的事在七百公里外的高原湖泊旁埋下种子⑧。

这些活动,被聚合在一个名为“江湖”的标题下。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中,“江湖”组织了二十余次活动,艺术家和诗人、歌手、街头涂鸦者、民间手艺人,甚至是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的儿童与市民都加入了这一系列先锋派的行动或者庙会式的狂欢。这是昆明艺术最有活力的年代,艺术家和非艺术家齐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这也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年代,在高强度的输出之后,现场归于沉寂,大家退回到自己的日常中。在这里创造了什么,为昆明之后十数年的实践留下了什么遗产?

在这次分享中,我们将回望“江湖”的现场,邀请当时组织和参与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们一起来聊聊,看当时的活动是如何具体发生的,怎样影响到每一位参与者之后十多年的实践脉络,又给我们今天的再出发埋下什么种子。

注释

①在江湖第一回展中,木玉明《消食声音装置》由民间烧烤、绘画、视频装置三部份构成,作为作品的组成部份之一,吃(烧烤)消解了观众和艺术的距离,声音传播和影像传送装置又把观众吃、看等细节放大于展厅和展厅外的视屏上,指向的是多媒体互联网时代人类窥视欲望泛滥的现实。

②在江湖第六回展“摩登传媒”中,艺术家们和多家本地媒体合作,探讨商业广告、娱乐杂志报刊、影视、通讯、互联网,伴随着时尚、娱乐和快餐式消费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现场制造出了当时本已充斥生活的媒介大杂烩。

③在江湖第四回展“超级倒叙”中,艺术家在展览现场中的所有行为动作必须是倒着进行的。参与者被要求在其能力范围和作品范围以内,现场中所有有时间态的事件和动作都必须倒装后进行,因生理或自然法则问题而无法倒的除外。

④在江湖第三回展“移动中的影像”中,策展人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五十余位录像艺术家,他们制作了一台装载投影、移动电源和DVD播放机的手推车,把所有征集来的录像作品以流动放映的形式在街头对着建筑外墙、树木、围墙等各种地方进行播放展示。

⑤在江湖第一回展结束后,诗人于坚欣然挥笔写下“春天来了!”四个大字和一个感叹号。

⑥在江湖第二回展结束后,德国研究者安莉(Andrea Stelzner)在评论中认为这个与生态有关的策划“明确地缺少一种有效组织作品的策划理念。我们接触到的作品中有三件是非常清晰地表达生态破坏的灾难,而其他的作品则是因为观众的联想才把它们被迫和主题联系在了一起。”

⑦在江湖第十一回展中,策展人林善文在一个月以内组织策划了12次不同主题的展览,每次展览都由他邀请的两位艺术家参加,展览在昆明ALAB实域艺术空间、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云南美协展览中心、金格中心、昆明丽江工作室办公室等多地进行。

⑧在江湖第十二回展中,策展人木玉明邀请中外艺术家去到丽江农村拉市海,在田间、湖畔、院落和村子里根据当地环境和社群进行创作与展示

2005年5月28日“江湖第五回”在丽江古城,参与者被蒙上眼睛穿过丽江古城去爬山
2005年8月江湖第八回:儿童江湖,丽江拉市海吉祥村

关于“江湖”

“江湖”是2005年至2006年间在昆明、丽江、阿姆斯特丹等地发生的每月一次或数次的艺术项目,该项目主要由向卫星、木玉明、罗菲、和丽斌、林善文等艺术家组织发起,获得丽江工作室的资助。由于该项目极其活跃,在展厅、街头、公寓、山头、湖泊、学校、公园等地做艺术展,在展览中融入大量民间娱乐和游戏精神,并邀请众多民间手艺人、儿童和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的市民参与创作,使其迅速获得了本地艺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2006年国内一次网上投票中获得年度最佳展览提名。

艺术家们起初用“江湖”来命名这个艺术项目,是源于昆明城市俚语“江湖一片,乱B麻麻”,它暗示了整个项目具有潜在的丰富性、复杂性、危险性、非常规手法、不可言喻和激进的态度。尽管字面上“江湖”即为江河与湖泊,但文化经验上每个人对江湖都有不同的理解,具有非常开放的可能性,正如“江湖”的赞助人正杰(Jay Brown)所言:“江湖这个词比艺术更好。”

“江湖”第十回“移动影像”计划,阿姆斯特丹,2005年10月

『六河图说』线上分享第三期:回望“江湖”

会议时间:2022/03/11(周五)20:00-22:30 (GMT+08:00)
参与方式:自由参与,准时
会议主持:程新皓
分享人:罗菲、和丽斌、郭棚

程新皓:大部分时间呆在云南的徒步者、写作者、艺术家。在“江湖”发生的时候,他正在外地的大学学习化学。

罗菲:艺术家、策展人、写作者,目前生活和工作在昆明。2005至2006年间曾任丽江工作室“江湖”项目艺术总监,期间主要策划“江湖第四回:超级倒叙”(2005)、“江湖第九回:后浪推前浪”(2005)。

和丽斌: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实验跨越绘画、行为、影像、诗歌、艺术评论、艺术策展等门类,1996年至今在世界14个国家34座城市参展100多次,策划和主持艺术展览60多次。和丽斌参与策划“江湖第六回:摩登传媒”(2005)、“江湖第九回:后浪推前浪”(2005)、“江湖夜:对一座城市的视觉追忆”(2006)和“艺术江湖:滇、深交流活动”(2007)。

郭棚:艺术家 斫琴师,馥慈山房主人。 www.guopeng.org 其图像装置艺术作品以综合媒体环境下的空间影像叙事为主体,强调传统美学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建构意义,致力于视觉文化要素在历史文脉演释过程中的研究,探索图像及其观念生成的现场逻辑。郭棚参与策划“江湖第二回:非艺术不合作”(2005)和“江湖:格斗橙”(2006)两次现场。

关于『六河图说』

“六河图说“是云南艺术家在2021年末发起的自我组织,它立足于昆明的地理和历史空间,以流经昆明的水系作为主要关照对象。参与者带着各自的实践脉络进入与碰撞,在共同的空间中生成新的问题和新的地方。同时,六河图说也将回溯,梳理过去二十年间云南发生的在地实践,在当下的语境中进行再激发。

清朝雍正年间,担任云南粮储水利道副使的福建人黄士杰曾整饬省城水务,撰《云南省城六河图说》一书,详细考察了昆明地区的河流,将昆明水系分为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海源河、宝象河、马料河这六个系统,分别绘制地图,详述了各自源流分合、水利水患和治理方案。如今,数百年过去,纵使城市和河道一再变迁,但这六条河流依然流淌在昆明坝子中,与群山和滇池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地理脉络,或许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历史脉络。

往期回顾:
02『六河图说』线上分享第二期:丽江工作室的实践
01『六河图说』上线×分享会

Leave a Reply